心血管疾病冬季易高發,要當心!
冬天氣溫降低、晝夜溫差變大,是心血管疾病高發季節。天氣變冷,人的血管收縮,血黏度增加,冠脈血管阻力增加,很容易造成血壓增高或不穩定、心肌缺血缺氧等,增加心腦血管疾病惡化的機率。
近年來,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,醫學技術迅速發展及老齡化進程的加速,心腦血管病的發病率呈增加趨勢,且呈低齡化趨勢。
我們應該關注以下幾大高風險因素 :吸煙,肥胖,高血壓,糖尿病,高血脂(血脂異常);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(睡覺打呼嚕憋氣);五十歲以上或女性絕經期后;早發心血管疾病的家族病史。如果你存在其中三項心血管風險因素,應積極做好預防的工作。比如肥胖、高血壓、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應及時采取措施(如減肥、佩戴無創家用呼吸機)等。
血管疾病患者要做好防范措施:
●避免寒冷刺激
寒冷對于血管的影響不言而喻,一旦著涼受寒,就會使自己身體的免疫機能下降,更易發生心血管意外。所以,中老年人和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保暖工作尤為重要,切勿要風度不要溫度。
●避免勞累過度
勞累過度是誘發心血管疾病的最常見的因素。適當的運動可使正常人及心血管患者的內皮功能改善,這對防治心血管病起有益作用。但有研究證明:過度活動可能對心血管病不利。
●避免暴飲暴食
暴飲暴食是嚴重錯誤的飲食習慣,尤其是餐后即從事勞動或快步行走更易引發心絞痛。注意飲食不過飽,飯后適當休息。
●避免情緒惡化
臨床上許多心血管病患者,由于情緒激動,引發心絞痛、血壓升高,甚至過于悲痛發生心肌梗塞而死亡。應做到樂觀對待疾病,保持情緒穩定,才可盡快康復或減少發作。